皮膚病

由化膿性細菌引致的皮膚病,簡稱膿皮病,病原菌多為葡萄球菌和鏈球菌。通常葡萄球菌易引致毛囊炎、癤、癰、膿瘡等皮膚病,而鏈球 菌容易引起丹毒、蜂窩織炎等,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和真菌。

葡萄球菌和鏈球菌感染

在人類皮膚及黏膜廣泛存在,一般不會引致疾病,但如有機體防禦功能被破壞或功能下降,以及致病菌的數量增多,毒力增大時,便會發病。

濕疹

濕疹的發生,當然不止於兒童,成年人也有。這裏歸類在兒童方面,是因為兒童罹患此症特別多。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病。一般來說,濕疹的發生,有急性亞急性與慢性三種。但有時很快地由急性型變成慢性型,有時卻需多次的急性變化才形成慢性型。急性型可分為下面幾種:
1) 紅斑性濕疹:
皮膚患處呈淡紅色,有灼熱、奇癢的感覺,皮下鬆弛的部份,會發生輕微的腫脹,紅斑逐步擴大,往往要經過數月的時間,才能消退,然後皮膚會變乾,並有輕微的落屑現象。

2) 丘疹性濕疹:
患處有針頭大小的丘疹,呈圓形,頂端略尖,于久形成水皰,破潰時,表皮剝離,容易出血。發生的部位,以驅幹和四肢最多。

3) 水皰性濕疹:
為為濕疹中最常見的一種,患處多為小丘疹,頂端有小皰,很快地擴展為一整片,發炎日見加劇,滲出液加多,常自行潰破,滲出液呈水滴狀滴下,時間長時,會引起慢性充血的現象。


4) 膿皰性濕疹:
這種濕疹,除了癢外,還會感到疼痛。
如果急性濕疹的症狀逐漸緩和,可是落屑現象仍不終止,就會轉化為慢性濕疹,惡化的情形,由皮膚表面向皮膚深處延伸,時間一久,皮膚就會苔蘚化,表皮粗厚而突出。有的孩子,如果不勤換尿布,會引起陰部和臀部的濕疹;替孩子洗頭時不留心,把水弄到耳朵裏,也可能使耳翼染患到濕疹。

紅疹

夏季裏被蚊子或跳蚤叮咬後,腕部或腳部突然出現紅色的小斑點,並產生劇癢,到處皆有水疱。這種皮膚病,一些做母親的常可從孩子身上發現。

紅疹可說是兒童曼常見的皮膚病,大約自嬰兒開始長牙齒至五、六歲之間,最容易罹患。 除腕部和腳部以外,腹部、臀部、手掌、腳板也常會出現這種症狀。發疹的尺度不一,發炎程度亦不一。浮出水泡後很難搔破。紅疹之發疹不像蕁麻疹之連續狀,它是呈孤立的。 比起冬天,夏天更容易得此種皮膚病,而且每年恐有反覆罹病之虞。發疹之前,會感不舒服,食慾不振。

紅疹發生時,全身體溫增高,發癢,夜寢難眠,且易發脾氣。應及早施以適當的治療,否則徹夜發癢睡眠不足,易造成神經衰弱。又,水疱搔破容易引起細菌感染。

紅疹發病的原因,不只由於蚊蟲叮咬,飲食內容不適也會產生皮膚過敏,即造成所謂過敏性的症狀。有時兒童攝取食蛋、肉類、牛乳也會產生此種症狀。此種過敏性疾病有時也會胃腸不佳、營養不良而引起。

水疱疹

水疱疹也是兒童和大人易患的皮膚病,尤以學前的兒童最易得此症。水疱疹係由化膿菌感染引起。水泡的液體或瘡痂一接觸到其他兒童,也會傳染過去。

水疱疹係由化膿菌感染引起。水泡的液體或瘡痂一接觸到其他兒童,也會傳染過去。

化膿菌分為葡萄球菌和連鎖球菌二種。葡萄球菌引起的水泡疹於夏天較流行,受感染後通常嬰兒或兒童的臉和身體會結成水疱,首先是呈透明的顏色,逐漸變大後即變成黃色,不久就潰爛結成瘡痂,即告痊癒。患部的範圍遍及臉、腕、足等部分。

連所球菌引起的水泡疹並無季節性,不僅是小孩,大人也常常得此症。其症狀起先不結水泡,當你發覺時,它已變成厚厚帶黃的瘡痂,剝落後即擴及周圍。患部大部是在臉部,尤其嘴部四周最易感染,手腳也會受到感染。

蕁麻疹

此此症又叫風疹塊,屬於因皮膚的血管運動神經障礙而引起的症狀,加上素因及誘因而發病。外因有被蚊、蚤、虱等刺傷,跟蛾、蝶,毛蟲及其他植物的接觸,或受到寒冷、熱氣、藥劑等的刺激;內因性有攝取蝦、蟹、竹筍、貝類、魚等;腸胃不良者也容易罹患此病。

嚴重突來的癢感是它的主要症狀,此時在皮膚上的變化有時只是紅斑,有時很快的看到突出於皮膚表面的風疹塊(或稱風團,或稱風塊),風疹是一種境界十分鮮明的塊狀凸出疹,大都呈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平滑或見毛孔深陷,大小不一,狼的小如綠豆,有的大如手掌,可以兩三個互相融和如地圖狀,有的中央處先行消退而呈環形風塊,在身體的各部份皮膚都可發生,尤其是衣服覆蓋部份最常發生,但是長在手掌心或腳掌心時,卻不見塊狀突起,只覺掌心又紅又腫,奇癢無比,搔不勝搔,甚至有覺得疼痛的。由發生第一個風塊到長滿全身,有時只需兩三分鐘,但不知在何時它又會捲土重來,但有時又有一連幾天持續不退的。蕁麻疹可為急性、慢性及物理性。但亦可依其發生的機序分為過敏性及非過敏性。

一般以過敏性蕁麻最為常見。有關蕁麻疹發生的機序是這樣的:通常在皮膚組織內有一種叫肥胖細胞的(Mast cell),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在外界物體入侵時,釋放一些化學物質,最主要的有組織胺(Histamines)、基寧(Kinins)、慢性反應物質(Slow Reactive Sudstances)等促使血管擴張,以白血球等細胞或免疫球蛋白質得以由血管中趕來組織內消滅入侵物,但若這種細胞受到過敏物質的作用,所放出的化學物質過多,所形成的便是不必要的血管過度擴張,血管內的液體物質過量流入組織內而形成風疹塊。

大部份的風疹塊都發生在真皮的上層部份而已,這時由於神經末端的感覺系統都在此處,因而覺得非常的癢,倘若風疹的發生在較深層的真皮或皮下時,只見局部皮膚十分腫脹而不覺有癢感,醫學上特別稱之「血管神經性水腫」,此種情形最常發生在嘴唇或眼皮。

常見的引發原因有:
(1 )食物因素:食物過敏是造成風疹塊的主因,但一般都是急性型,引起慢性型的較少。最常見的有蛋白質類、色素添加劑、防腐劑、調味品等。
(2 )感染:包括念珠球菌感染、皮癣菌、慢企鼻竇灰、蛀牙、寄生蟲感染等等。此類因素常被忽略,當你的慢性蕁麻疹查不出別的原因而治療未能奏效時,局部的感染可能就是它的主要原因呢!
(3 )蟲螯 :最常見的是跳蚤、臭蟲、疥蟲等等,此類蕁麻疹大都以苔癣樣蕁麻疹方式出現較多(中間有小水泡的風疹塊)。
(4 )接觸物因素:尤其是外用藥物和化妝品,常由接觸的地方先行起風疹塊。
(5 )物理因素:有些是搔抓或壓迫就會引起風疹塊,有些人碰到冷天氣或冷水就會起,有些人一熱就會起,也有些人一碰到日光的照射就會起風疹塊,有的在運動後或情緒緊張時或天熱的情形下亦會發生風疹塊。現代的醫學仍能控制此項毛病,解除大部份的痛苦。

藥疹

由於內服或注射藥物所引起的皮炎稱為藥物性皮炎或藥疹。引起藥物性皮炎的原因,多為患者對某種藥物過敏;但亦可由於用藥過重、過久或排泄機能不良,而引起藥物狂體內蓄積所致。

藥疹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紅斑、風團、丘疹、水疱、大疱、紫癜、乳頭狀增生、壞死和潰瘍等均可發生。各種藥物所引起的藥疹,臨床症狀多無特異性。同一種藥物,可以產生各種不同形態的皮疹;而同一形態的皮疹,又可以由不同的藥物所引起。因此,一般不能根據皮疹的形態來斷定引起它的藥物。藥物性皮炎多突然發生,常泛發於全身皮膚,亦可局限於某些部位,但一般多對稱發生。常見的藥疹形態有蕁麻疹型、結節性紅斑型、多形性姐斑型、猩紅熱樣、麻疹樣和剝脫性皮炎等;有時可呈局限形式,如固定性藥疹等。固定性藥疹是藥疹中的一種類型,其症狀為皮膚發生數目不一、大小不等的紅斑,有時甚至出 現水泡或糜爛。患者自覺局部灼熱、搔癢,並可有發燒等全身症狀,經數日至十餘日後,炎症消退,留下境界清楚的色素沉著斑。以後,當每次口服或注射原來引起藥疹的藥物時,即在原有的色素沉著斑上復發上述炎性症狀,因之稱為固定性藥疹。藥疹症的輕重,持續時間的長短和預後好壞不一,輕者停藥後很快消退,嚴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發生藥疹時,可同時有頭痛、畏寒和發熱等全身症狀,有時並可伴有中毒性肝炎、腎炎、顆粒性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等反應。

任何人在服用或注射藥物後發生皮疹時,均應想到藥物性皮炎的可能;在尚未排除藥疹之前、應停用所有可疑的藥物或代以其他化學構造不同的藥物,並進行觀察。藥疹一般是突然發生,而且對稱分布,又多為全身泛發性。應注意和某些傳染病的發疹鑒別。